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关于认真审核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材料的通知”,已终止一批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今年也通报了三项成果存在学术剽窃被撤销项目。请各人文社科教师引以为戒,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开展项目研究,以确保项目顺利结题。现转发中山大学社科处关于“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被通报撤项”的通知 ,请大家详阅。
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被通报撤项(发布时间:2013-09-12)
8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成果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决定终止项目,预留经费不予拨付,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这是今年6月以来全国规划办第4次通报学术不端案例。这4次通报涉及14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据悉,全国规划办此前也曾叫停和通报一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向社会公开存在问题的14个项目的具体课题、主持人单位和姓名,尚属首次。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今年也通报了三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由于成果存在学术抄袭剽窃被撤销项目,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各类科研项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全国规划办通报中的“成果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 其实就是抄袭。而成果被发现抄袭,可能与全国规划办采用“防抄袭系统”有一定关系。近两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始采用了一套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防止项目成果之间的抄袭。根据媒体报道,在撤项通报下发后,全国规划办来还给被撤项者发去一份全国规划办出具的与成果非常相似乃至接近的比对文献。全国规划办是否采用此系统,尚无得到证实。不过从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防止申请人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开始引入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据该基金委主任杨卫介绍,两年多来,利用该检查系统,帮助基金委从几十万份申请书中审查出485对高相似度申请书。今年公布的6个典型案例中就有两个是通过该系统检查出来的。
熊丙奇认为,加强类似系统,有利于加强学术的规范,但改善学术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实现。他建议建立一个根据学术标准或贡献来评价的学术共同体,来进行学术评价,否则类似的学术不端,仍会继续发生。此外,熊丙奇认为。在通报之外,还应取缔一些有过学术不端人员的学术头衔,严重者应赶出学术圈。
望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引以为戒,切实加强科研诚信,注意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坚决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以及个人和学校的学术声誉。
中大社科处
2013-09-12
汕大大学科研处